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和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和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的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位于密封圈和内锅之间,且第一配合部的一端与密封圈相连接、另一端压紧在内锅的侧壁上,以实现密封圈与内锅之间的密封;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位于盖板与内锅之间、并处于密封圈的外侧,且其一端与密封圈相连接,另一端覆盖在内锅的上端面上、并与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通过在密封圈的下端设置第一配合部,在密封圈的上端设置第二配合部,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双重密封,使得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更加好,解决了现存技术中存在的起压前漏气的问题。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和包括该密封圈的电压力锅。
[0002]现有的电压力锅中,一般是通过锅盖与内锅的上端面之间的密封圈进行密封,现有密封圈结构在锅内刚开始加热时,密封圈的下部与内锅之间有间隙,在加热一段时间锅内起压后,密封圈的下部与内锅之间的间隙消失,现有结构导致产品易出现起压前漏气的不良现象,影响电压力锅的烹饪效果。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对内锅进行双重密封、密封效果好、无起压前漏气现象产生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
[0005]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密封圈的电压力锅。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圈,位于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的开口处,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位于所述内锅的上方、并与所述电压力锅的盖板相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下端位于所述内锅的开口内;所述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内锅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连接、另一端压紧在所述内锅的侧壁上,以实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锅之间的密封。
[0007]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通过在密封圈的下端设置第一配合部,且第一配合部压紧在内锅的内侧壁上,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内侧壁的密闭配合,与现存技术中的仅通过密封圈与内锅的上端面进行密封配合相比,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还与内锅的内侧壁进行密闭配合,解决了现存技术中存在的起压前漏气的问题。
[0008]另外,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内锅之间、并处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连接,另一端覆盖在所述内锅的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配合部为配合贴片,所述配合贴片的内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配合贴片的下端面覆盖在所述内锅的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为一体式结构。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为配合凸筋,所述配合凸筋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且其内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相连接、外端压紧在所述内锅的内侧壁上。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周边相卡接连接。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周边通过螺钉相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
[00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I电压力锅,10内锅,11盖板,12密封圈,120第一配合部,
[0025]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使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I的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位于所述电压力锅I的内锅10的开口处,所述密封圈12的上端位于所述内锅10的上方、并与所述电压力锅I的盖板11相连接,所述密封圈12的下端位于所述内锅10的开口内;且
[0028]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圈1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20,所述第一配合部120位于所述密封圈12和所述内锅10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20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12相连接、另一端压紧在所述内锅10的侧壁上,以实现所述密封圈12与所述内锅10之间的密封。
[0029]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圈1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121,所述第二配合部121位于所述盖板11与所述内锅10之间、并处于所述密封圈12的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圈12相连接,另一端覆盖在所述内锅10的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内锅10的上端面相贴合。
[0030]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通过在密封圈的下端设置第一配合部,且第一配合部压紧在内锅的内侧壁上,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内侧壁的密闭配合,通过在密封圈的上端设置第二配合部,且第二配合部与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上端面的密闭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与内锅实现了双重密封,使得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更加好,且第一配合部的设置,解决了现存技术中存在的起压前漏气的问题。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配合部121为配合贴片,所述配合贴片的内端与所述密封圈12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配合贴片的下端面覆盖在所述内锅10的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内锅10的上端面相贴合。
[0033]第二配合部为配合贴片,以便第二配合部与内锅的上端面贴合,实现密封圈与内锅的上端面的密闭配合;配合贴片呈环形状,这样配合贴片可与内锅的上端面整圈贴合,确保了密封圈与内锅上端面的完全密封。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圈12、所述第一配合部120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21为一体式结构。
[0035]密封圈、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一体式结构,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得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和电压力锅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同时,便于密封圈的装配。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20为配合凸筋,所述配合凸筋位于所述密封圈12的外侧,且其内端与所述密封圈12的外侧壁相连接、外端压紧在所述内锅10的内侧壁上。
[0038]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密封圈的外侧壁上的配合凸筋,当密封圈的下端伸入内锅内后,配合凸筋的外端可与内锅的内侧壁接触、并压紧在内锅的内侧壁上,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内侧壁的密闭配合;配合凸筋呈环形状,这样配合凸筋可与内锅的内侧壁整圈贴合,确保了密封圈与内锅的内侧壁的完全密封。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密封圈12的上端与所述盖板11的周边相卡接连接。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2的上端与所述盖板11的周边通过螺钉相连接(图中未示出)。
[0041]当然,还能够最终靠其他方式实现密封圈与盖板的连接,在此不一一赘述。
[004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1,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的全部有益效果。
[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通过在密封圈的下端设置第一配合部,且第一配合部压紧在内锅的内侧壁上,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内侧壁的密闭配合,通过在密封圈的上端设置第二配合部,且第二配合部与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实现了密封圈与内锅的上端面的密闭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与内锅实现了双重密封,使得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更加好,且第一配合部的设置,解决了现存技术中存在的起压前漏气的问题。
[00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里面,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圈,位于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的开口处,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位于所述内锅的上方、并与所述电压力锅的盖板相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下端位于所述内锅的开口内;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内锅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连接、另一端压紧在所述内锅的侧壁上,以实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锅之间的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内锅之间、并处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连接,另一端覆盖在所述内锅的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配合贴片,所述配合贴片的内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配合贴片的下端面覆盖在所述内锅的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配合贴片呈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配合部为配合凸筋,所述配合凸筋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且其内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相连接、外端压紧在所述内锅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配合凸筋呈环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周边相卡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周边通过螺钉相连接。
10.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
【发明者】缪永多, 刘红, 丘春成, 肖兵锋, 邓领文, 李昊燮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所有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木素、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改性用于药物和化妆品等 2.纸加工与造纸化学品
1.制浆造纸 2.植物资源精细化工与化学 3.生物质精炼 4.天然产物化学
1. 高效蒸发浓缩技术与装备研发 2.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浓缩一体化装备研发 3.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研发 4. 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与装备研发 5. 水果白兰地酒酿造技术与装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