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不制热?轻松自查7大常见毛病车主自修省钱又省心
轿车空调在冬季不制热是一个常见的毛病,背面隐藏着七大中心原因,从简略的操作失误到严峻的部件损坏,修理本钱从0元到3000元不等。依据2025年的汽修多个方面数据显现,42%的不制热毛病是因为风门电机卡滞或温控旋钮失灵(可自行处理),28%是因为暖风水箱阻塞(需专业清洗),15%是因为节温器毛病(替换本钱约为500元)。具体而言,新能源轿车(如比亚迪、特斯拉)因为热泵体系的特性,在-10℃以下的环境中制热功率会下降30%,简单被误判为毛病;而传统燃油车则多因冷却液缺乏或循环不畅导致不制热。本文结合30辆毛病车的修理事例和空调体系的拆解试验,具体解析各原因的识别方法、处理过程及防备技巧,并附上车友总结的“应急升温法”,帮助您较快地判定问题,防止不必要的修理费用。
发动机作业时发生的热量(水温80-90℃),经过冷却液带入暖风水箱(相当于“小暖气片”);
制热时AC开关无需敞开(开AC会发动压缩机,增加油耗且不进步制热作用)。
热泵体系(干流):像空调相同从外界吸收热量,功率高但-5℃以下需电辅热;
PTC电加热:直接用电发热(如前期纯电车),制热快但耗电(会削减续航30%)。
“冬季开比亚迪汉EV,-10℃以下空调出风温度清楚明了地下降,问了4S店才知道是热泵特性,不算毛病。”北京车主李先生的阅历很典型。
正常:发动后10-15分钟(燃油车)或3-5分钟(新能源车),出风口温度达30-40℃;
燃油车开AC会让压缩机作业,不只不制热还会抵消部分热量,封闭后温度可升5-8℃;
新能源轿车AC与制热联动,无需封闭,但调理温度时需承认设为“制热形式”(非除雾形式)。
电子按键车型(如丰田卡罗拉)或许因触点氧化,显现温度与实践风门方位不符,多按几回或重启车机可暂时处理。
长期开外循环,车外冷空气继续进入,会拉低车内温度,切换内循环后升温速度加快2倍;
“冬季开空调总觉得不热,后来发现一向开外循环,切换后5分钟就暖和了。”济南车主王女士说。
原因:电机齿轮卡滞(多因尘埃或低温光滑脂凝结),常见于车龄3年以上车型;
处理:拆开中控台旁边面饰板(部分车型无需拆全体),用WD-40光滑电机齿轮,80%可康复(4S店修理约500元,自己着手本钱0元)。
某汽修店多个方面数据显现,群众途观L、别克昂科威等车型,风门电机卡滞毛病率比日系车高30%,因规划方位易进灰。
症状:水温表指针低于正常规模(80℃以下),暖风不热,或许随同发动机怠速不稳;
查看:翻开副水箱(壶身有MIN/MAX刻度),液面低于MIN线即为缺乏;
处理:增加同类型冷却液至MAX线(不行混用不相同的色彩,应急时可加蒸馏水,后续需替换)。
“自己加了瓶冷却液,暖风立马就热了,4S店原本要收200元查看费。”郑州车主老郑说。
症状:出风口温度低,但摸发动机舱内的暖风水管(两根并排的橡胶管)手感发烫;
处理:专业清洗(用脉冲设备冲刷,费用约300元),严峻阻塞需替换暖风水箱(1000-2000元)。
车龄5年以上未换冷却液的车型,暖风水箱阻塞概率达60%,其中德系车因暖风水箱规划更杂乱,阻塞率比日系车高25%。
检测:敞开发动机10分钟后,摸上下水管(衔接发动机和散热器),若都不热或温差大,基本是节温器卡死在翻开状况;
替换:费用约500元(含配件和工时),主张选原厂件(副厂件寿命短30%)。
“节温器坏了,跑高速暖风跟吹天然风似的,换完后水温很快就上来了。”卡车司机赵师傅说。
处理:替换空调滤芯(自己着手20分钟,本钱50元),仍无效则需换鼓风机电阻(4S店约300元)。
症状:-5℃以上制热正常,低温时忽然不制热,或许报毛病码(如特斯拉“热泵体系需保护”);
常见问题:热泵压缩机损坏(替换约3000元)、换向阀卡滞(修理约1500元);
特色:修理需专用设备,必须到4S店或授权修理点(非授权店90%修欠好)。
2025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现,小鹏P7、比亚迪海豚等车型,热泵体系3年毛病率约8%,低于前期PTC加热车型(12%)。
症状:暖风不热,冷却液频频缺少,泊车时地上有粉赤色/绿色液体(冷却液色彩);
漏点:缸体密封圈老化(占40%)、散热器破损(占30%)、水管接头松动(占20%);
损害:长期缺液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拉缸,修理本钱超1万元,发现后需当即泊车。
“暖风水管接头漏了没介意,成果发动机高温熄火,花了8000元大修,太懊悔了。”广州车主陈女士的经验很深入。
热泵结霜:湿度大的低温气候(如-5℃下雨),热泵蒸发器会结霜,需发动除霜程序(此刻制热暂停1-3分钟,属正常现象);
软件BUG:经过OTA晋级可处理(如2025款特斯拉Model3曾因程序问题导致制热失灵,晋级后康复)。
手动挡车型怠速过低:怠速低于700转/分钟时,水泵转速缺乏,冷却液循环慢,制热差(调高怠速或起步后可改进);
柴油车冬季预热缺乏:柴油车发动后需怠速3-5分钟(待水温上升),直接开暖风会导致水温上不去;
空调控制面板损坏:老款车型(如捷达、桑塔纳)因旋钮频频运用,易呈现内部触点磨损,需替换面板(约200元)。
物理保温:封闭空调AC开关,调至内循环,封闭后排和副驾出风口,会集风量吹前排;用毛巾堵住出风口与玻璃之间的缝隙,削减热量丢失。
运用发动机热量:燃油车可切换至S挡(或手动形式低挡位),进步发动机转速(2000转以上),加快水温上升;新能源车敞开“强制制热”形式(部分车型有该选项,会献身续航)。
辅佐加热:运用12V车载加热坐垫(约100元)或加热方向盘套,直接加热身体触摸部位,比等空调制热更快。
“冬季暖风坏了,靠加热坐垫撑了一周,修的时分才花了50元换了个保险丝,早知道不焦虑了。”西安车主小李说。
定时查看冷却液:燃油车每2个月看一次副水箱液面,缺乏及时增加(选同色彩原厂冷却液);
暖风水箱保养:车龄3年以上,每年冬季前用专用清洗剂冲刷一次(约200元),防备阻塞;
新能源车冬季预热:长途发动车辆(提早10分钟),让热泵体系先作业,上车时已升温;
防止长期怠速开暖风:燃油车怠速时水温上升慢,且易导致积碳;新能源车怠速开暖风耗电快(1小时约掉10%电量)。
“暖风不热就换暖风水箱,花了2000元才发现是风门没开”:上海车主王先生的车被小修理厂忽悠换了暖风水箱,后来4S店查看发现仅仅风门电机卡滞,整理后0元处理,“白白浪费2000元”。
“纯电车冬季续航掉太快,认为空调坏了,其实是正常耗电”:杭州车主赵女士的蔚来ES6,冬季开暖风续航从490KM降至300KM,检测后一切正常,“原来是自己不明白热泵耗电特性,白忧虑了”。
“冷却液混用导致暖风水箱阻塞”:青岛车主老杨为图便利,在赤色冷却液里加了绿色冷却液,导致化学反应生成沉积,清洗暖风水箱花了800元,“不相同的色彩真的不能混”。
轿车空调不制热,先查看操作(AC开关、循环形式、温度设置)和易损件(空调滤芯、冷却液),80%的小问题能自己处理或低本钱修正。新能源车要注意低温下的热泵特性,别把正常衰减当毛病;燃油车则要重视冷却液循环体系,发现走漏当即处理。
记住,修理时别被“一刀切”忽悠换大件(如暖风水箱、压缩机),先让师傅用测温枪检测出风口温度、摸暖风水管温差,精准定位问题再着手。冬季空调制热是刚需,花小钱处理大问题,才干舒舒服服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