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描述
在2025年1月7日的股市中,可控核聚变概念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午后迅速走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久盛电气等多只相关股票纷纷涨停,这一幕无疑为新能源领域再添一把火,让市场对可控核聚变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那么,什么是可控核聚变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可控地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我们都知道,太阳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发出光和热,主要是因为它内部在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而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在地球上建造一个“人造太阳”,即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以期获得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
可控核聚变之所以被视为最理想的终极能源形式之一,是因为它具有诸多潜在优势。与目前大范围的应用的核裂变技术相比,可控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要大得多。而且,它的原料来源极为丰富,比如海水中的氘和氚就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几乎能够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重要的是,可控核聚变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极少,安全性也更高。一旦实现商业化应用,它将有望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带来一场能源革命。
其实早在2023年,中国的两大国家项目——“东方超环”(EAST)和“中国环流系列”就已经取得了重大实验进展的突破。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也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AST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其持续的运行和实验数据为核聚变科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中国环流系列”则通过一直在优化设计,提高了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和稳定能力,为核聚变能的实用化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
时间来到2024年6月,两家中国商业公司——陕西“星环聚能”和上海“能量奇点”的核聚变装置实现了重要突破。这一消息无疑为可控核聚变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商业公司的加入,意味着核聚变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科研探索迈向商业化应用。这一些企业的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商业化方面的潜力,也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资。
现阶段,从全世界来看,核聚变实验正处于从实验堆迈入工程堆的关键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核聚变技术离商业化应用又近了一步。工程堆的建设,旨在验证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马上就要来临的“商业堆”做好充分准备。这也是诸多商业公司和社会资本进入可控核聚变产业的重要原因。他们看到了核聚变技术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未来能源市场中的广阔前景。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商业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计划在2030年代初建成第一座聚变发电厂。这一计划不仅展示了美国对核聚变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也为全球核聚变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而中国“能量奇点”公司则表示,希望能在2030年至2035年间实现示范性聚变发电。这一目标与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战略规划相契合,也体现了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前瞻性和决心。
对于核聚变市场的整体规模,Coherent Market Insights和SkyQuestt进行了测算。他们预计,2024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312.6亿美元,并预计到2031年达到4915.5亿美元。2024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8%。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核聚变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未来该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作为全球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在该领域的进展和成就令人瞩目。从国家项目到商业公司的突破,从实验堆到工程堆的转变,都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产业中的领头羊和前瞻性思维。未来,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商业化应用的逐步推进,中国有望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更多成就,为全球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而近日可控核聚变概念之所以在股市中走强,与一则重磅消息紧密关联。OpenAI的CEO Sam Altman在公开场合透露,核聚变技术将“很快”取得突破。他预计,自己投资的公司Helion将“很快”演示净能量增益核聚变。这一消息无疑为可控核聚变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市场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那么,在A股市场中,哪些股票是可控核聚变概念的龙头呢?其中有几家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研发技术能力和深厚的市场积累,脱颖而出,成为了可控核聚变概念的龙头。